一、借款起诉状怎么写才能立案
借款纠纷起诉状之立案所需注意事项
民事起诉书立案格式标准如下,其应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首先,须清晰明确地列明申请人主张之权益或请求;
其次是详细阐述支持诉讼请求成立之案件事实及依据,要详尽准确,不能有任何偏差或者遗漏;
再次是在起诉书中完整表述申请人以及被申请人的详细信息,包括:原告之个人情况,应明确注明申请人之姓名、性别、民族、年龄、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具体住址以及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以便法院贵方能够及时联系到申请人;
同时,还需详细说明被申请人之单位名称、详细地址以及被申请人为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的姓名等关键信息。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关于期间、送达、财产保全、开庭审理、调解、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简易程序、执行等,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二、借款起诉状怎样写能顺利立案?
借款起诉状应包含以下关键内容:
-标题:写明“民事起诉状”。
-当事人信息:包括原告(出借人)和被告(借款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
-诉讼请求:明确要求被告归还借款的具体金额等。
-事实与理由:详细叙述借款的时间、地点、金额、约定的还款期限等事实,以及被告未还款的理由等。
-证据
-起诉人签名:由原告签名并注明起诉日期。
注意起诉状需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事实部分客观真实,证据充分有力。同时,要按照法院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提交起诉状及相关证据,这样能提高立案的成功率。
三、借款诉讼时效如何计算才能立案
借款诉讼时效一般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通常为三年。在计算时,要注意时效的中断和中止情形。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例如,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只要在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一般都可以立案。但超过诉讼时效,对方提出时效抗辩的,可能会导致丧失胜诉权。
借款纠纷起诉状立案需注意:明确列出申请人的权益和请求,详细阐述支持请求的案件事实和依据,不可遗漏或偏差。起诉书应包括原被告的详细信息,如姓名、性别、民族、年龄、身份证号、住址和联系方式等,同时提供被告单位名称、地址及法定代表人姓名。